您好,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!老站,搜索引擎当天收录,欢迎发信息
免费发信息
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> 驻马店分类信息网,免费分类信息发布

360黑匣子之谜——奇虎360“癌”性基因大揭秘

2023/5/23 20:01:31发布44次查看
每经记者秦俑
昨日(2月25日),正是奇虎360所有app产品被苹果全面下架一个月的日子。
就在此前,360的cfo亲赴美国“负荆请罪”,但360相关产品并未重新上架。
知情人士向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透露,国家版权局内部已讨论确定,360搜索引擎严重违反robots国际规则,目前正在拟定相关处罚决定,近期将在行政处罚会议上责令360停止侵权,进行整改。
据悉,有“两会”代表委员正在草拟严惩不正当恶性竞争破坏产业,以及“3·15”应该将隐私保护列入重点的议案提案。
《信息方略》的一份调研结果显示,回答“拒绝安装360”的企业比例高达60%。
一家以声称安全起家的互联网公司,正面临“不安全”的声讨……
360到底怎么了?这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?带着这样的疑问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经过数月调查,并在微博名人“独立调查员”等一批程序“猿”的帮助下,揭开了360的层层内幕。
360创始人周鸿祎一直对外宣称,360成功的秘诀是
“破坏性创新”。但记者调查发现,360的成功,更重要的是在于其“创新型破坏”:破坏才是目标。通过破坏,打破既有规则,从中获得市场与利益。
而这一破坏的基础,便是对互联网世界最基本的准则——最小特权原则的践踏。
为全面还原360的真实面目,“独立调查员”们以超人的技术能力与艰辛的劳动,剥茧抽丝般一层层揭开,将其内部机制破解成功。
360发家于“360安全卫士”、“360安全浏览器”,而这两款产品甫一面世,便携带了这家公司的癌性基因:以违反“最小特权原则”为基石而构建。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第一次查清,360是如何在其庞大的以安全著称的“安全卫士”、“安全浏览器”软件中,植入非法程序,并通过该非法程序中的“后门机制”与360云端配合,形成全球独一无二的秘密内部机制。
最令人惊诧的,是即使在360内部也属高度机密的
“v3升级机制”。当360要发动一场讨伐竞品的战争时,其便启动“v3机制”——通过“安全卫士”、“安全浏览器”,在用户电脑中私自卸载竞争对手的产品,私自安装自己要推广的产品,从而以最便捷的方式一举占领市场,这就是360常胜不衰的真正秘诀。
在这场看不见的战争中,360表现出两个粗暴:粗暴侵犯网民的合法权益(隐私权、知情权、同意权)、粗暴侵犯同行的基本权益,肆无忌惮地破坏行业规则,从而实现其“一枝黄花”式的疯狂成长。
360现象,不仅对行业有巨大的破坏性,对互联网秩序产生严重的破坏力,更是对整个社会产生“癌性浸润”。
这种“癌性浸润”,让原本的市场竞争转向了底层控制力的交战。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获悉,百度即将砸重金投向安全领域,最快将于今年上半年正式推出,这与经历“3q大战”的腾讯进驻安全领域如出一辙。
更为可悲的是,为了防御360的“癌性浸润”,从底层控制到应用层几大巨头均涉足其中,这样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,未来中国互联网将变成一个腾讯、百度、阿里、360“四国顶立”的擎天柱式体系。而这将让一个个丰满、丰富的热带雨林式生态环境变成巨无霸们为生存而生灵涂炭的地方。
360会“立地成佛”么?这或许会是一场持久战……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将持续关注。
(出于保护记者人身安全的考虑,本组稿件记者署名均为化名)
调查员独白:我为什么反360?
我先讲一个故事吧。
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都知道一个最简单的常识:小区的保安公司都是必须向业主收取服务费的。但是,某年某城市的一个小区,来了一个k保安公司,宣布他们将为小区提供免费服务。经过几轮波折,最终k保安公司实现接管小区保安业务。
k公司入驻后,当然全部换上k保安人员,并迅速换上k公司特产的小区监控系统——在小区的每一个视角都安装了监视体系。业主们觉得,这真是天下难找的大好事啊,居然能够免费获得最好的安全保卫。
不久,k公司出于安全考虑,将物业公司辞了,换上k安全物业公司;再接着,小区园林服务公司也换成k安全园林公司;再接着,业主所有私家车都装上了k安全gps导航;再接着,k安全物流、k安全农贸、k安全服饰、k安全电视、k安全电脑、k安全冰箱与热水器、k安全门控与门锁……小区业主的所有一切都被换上了k安全的标志。
k安全公司能将业主的这一切统统换掉,只有一个原因:那就是,这一切“安全”方面的服务,都是免费的。
但有一天,b业主夫妇在家中行房事时,黑暗中发现家中有异样,打开灯一看,一个保安正在床前监控着这对夫妇的云雨过程。这对夫妇羞愤难当:你是怎么进来的?
保安说:我有钥匙,出于对你们性生活安全的考虑,我有权保护你们。
b业主夫妇找来安全方面的专家,来保护自己的安全隐私,结果却发现,保安不仅在夫妇行房事时可以进来“免费观赏”,他们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自由进出业主的房间;他们不仅在小区的任何公共空间安装了监控系统,同时在业主室内的任何一个视角,都秘密安装了监控器。
这对夫妇决定召集全小区业主反对k保安公司的所有侵犯行为。
但让小区所有业主异常惊讶的是:就在开庭前一天,网络上突然出现大量b业主夫妇的信息,比如,b业主女臀部有三颗痣的图片在网络上大量流传;b业主夫妇的工资单被晒;b业主男与前女友10年的情书来往从其前女友的电脑中被挖出来。
b业主夫妇顿时陷入网络漩涡
……
在中国互联网领域,360所充当的,就是这个k保安公司。
在中国,为什么360能够获得如此重要的市场地位,除了用户在隐私权、知情权、网络自主权方面的意识不强外,最大的问题还是中国网民对互联网来说还是“小白”,他们没有办法看清360干了什么,也没有办法辨清什么是可行的,什么是不可行的;也不清楚360的一些行为在今天意味着什么,在明天又将意味着什么。
我脑海中,一直在重复卡夫卡小说《城堡》中的场景,你不知为什么,你也不知是怎么了,然后,你就任人宰割了。
森白的月光下,那把霍霍磨着的长刀……
——来自独立调查员的自白
技术篇
360:互联网的癌细胞
每经记者秦俑
深圳,红树林,旁边就是深圳湾公园,有蜿蜒的海堤风景带;海的那端是云雾间的山峦以及错落的建筑,那是香港特别行政区。
经过前期网上100多天艰苦的技术交流后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终于约到了“独立调查员”。这是我们之间的第二次见面。这一次,我们相约只做一件事情:将360(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,本文简称为360)在幕后所做的一些难以见光的行为,在网上重新演绎一遍。
这一过程漫长而复杂。几天几夜里,独立调查员展开的网络实证让人触目惊心,许多动态的过程无法通过平面文字呈现。事实上,独立调查员曾经在网上披露的内容,绝大多数网民也不可能看懂。
2012年10月,一个署名“独立调查员”的微博开始向360发难,时至今日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已跟踪此人整整3个月:初始时基本上通过网络实现沟通,渐渐地,有了电话中的直接交流。
在思维碰撞中,记者发现,“独立调查员”对360的反感是深切的;他对360的研究也是深刻的。令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万分好奇而且不解的是:他的动力来自何方?
“如果你得了癌症,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?”独立调查员反问道,“那一定得赶快把它切除掉!而360正是网络社会的毒瘤。此瘤不除,不仅中国互联网社会永无安宁之日,整个中国都永无安宁之日。”
独立调查员分析说,不要小看了苹果对360产品下架一事,这种下架的期限极有可能是“永久性”。为什么一个在中国能够获得如此巨大影响力的公司,会在一家全球性大公司处遭遇截然相反的待遇?“这只能说明眼下的互联网空间没有能力排除自身的毒瘤。而苹果下架360,背后正体现出对肿瘤的自体免疫排斥性,这是一个网络社会健康的标志。”
独立调查员认为,他作为一名程序员,就是要从技术层面来理清360这个“dna”的基因突变。“这个突变的基因,就是360安全卫士或360安全浏览器,一切都会发生改变。”
互联网其实与人体一样,本身具备着抗癌的免疫力。一旦发现癌细胞,自身会启动自动识别与排斥机制,比如“最小特权原则”就是互联网江湖防止自身“癌变”的免疫机制。
所谓最小特权(leastprivilege),指的是“在完成某种操作时所赋予网络中每个主体
(用户或进程)必不可少的特权”;最小特权原则,则是指“应限定网络中每个主体所必须的最小特权,确保可能的事故、错误、网络部件的篡改等原因造成的损失最小”。
这一特权最通俗的说法就是:你不要代替用户行使权力,你的特权越小越少越好。这样,才是对用户最大的保护。能不作为处,不作为。
“而奇虎360的‘基因变异’正体现在此处,表现为
‘奇虎360原则’——以安全的名义,在用户知情或不知情的情况下,直接代表网民行使权益。”独立调查员说,“其实,最小特权原则非常简单。比如一个电话检查员,为了检查你家的电话是否正常好使,便在主人不在家时,直接打开你家的门,试用了一下电话;或者说,因为你家的狗在叫,物业打开你家的门,直接将狗杀了。这都是违反了最小特权原则。而360最大的问题就是以安全的名义,践踏了这一原则。”
360是如何通过环环相扣的程序设计,就像本文开头部分的k保安公司监控业主夫妇房事一样,或就像电话检查员径直打开主人房门查线一样,或就像物业工作人员直接打开业主房门进去把主人的狗杀掉一样,在用户的电脑里横冲直闯、恣意妄为?本文将为读者揭开360相关产品背后的层层暗箱操作链条。
技术篇之一·黑匣子
360产品内藏黑匣子:工蜂般盗取个人隐私信息
每经记者秦俑
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:多年前,业内一家知名it公司一个产品将上线,但蹊跷的是,该产品上线前一天,360的同类产品突然上线。而且,360上线产品的页面与该公司准备上线的版本几乎一模一样。这家it公司的此款产品不上线已不可能,而改版也已不可能。被逼无奈之下,该产品只能硬着头皮上线。让这家it公司哭笑不得的是,由于此款产品上线时间比360同类产品晚一天,所以用户普遍认为,该公司的产品抄袭了360产品。
此类诡异怪事,在业内已不止一次发生。
谁是泄密者?上述it公司最终未能找到“卧底”,不过开始将质疑对象聚焦在360产品身上。因为实查结果发现,该公司不少员工电脑上安装了360相关产品。
出于安全考虑,该公司要求所有员工的工作电脑中不得安装360产品。与此同时,公司内网环境中,全面禁止360产品。从此,确实没有再发生过类似的泄密情况。
据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了解,国内最早全面禁用360产品的企业为腾讯、百度、金山等一批公司。在这些公司的办公环境中,完全屏蔽360产品,如确因公司研究性工作需要,才可以安装虚拟机使用360产品。
国内几家互联网巨头公司,均以安全为由禁止使用一家以互联网安全著称的公司的相关产品,这在中国it界构成了一道未解的谜团。
大型公司尚且对360产品避之不及,对于普通用户来说,使用360相关“安全”产品,安全吗?
在中国有“黑客教父”之称的安全技术专家“黑客老鹰”,即idf互联网情报威慑防御实验室创始人万涛认为,从隐私保护和用户权益的角度讲,360产品确实存在需要澄清的地方。但中国用户目前在隐私保护方面的意识并不强,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。因为对许多用户来说,“我上网就是看看新闻,玩玩游戏,我没有隐私”。这一观点非常流行。
万涛表示,而在另一方面,多年来尽管民间在破获360侵犯隐私等方面做了许多努力,并查获了许多证据,但360在这方面的“反应”也非常“严密”。此外,获得的一些突破性证据因为过于专业,也不易让普通用户看懂,因此也就缺乏相应的感知。
黑客揭秘:360安全产品背后的“安全”陷阱/
在深圳红树林,独立调查员为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进行了现场演示。他特意在自己的电脑上安装了360安全浏览器,并打开网络通信监视工具,这时可以看到,360安全浏览器在其电脑后台上就像一只工蜂,始终不停地忙碌着。
然后,独立调查员又打开ie、腾讯、猎豹、chrome等浏览器,每一个浏览器都很安静,没有任何动作。
“360安全浏览器在干嘛呢?谁也不知道。为什么要这样忙碌呢?�...
驻马店分类信息网,免费分类信息发布

VIP推荐

免费发布信息,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-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-2
企业名录